編者按:今年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醫療健康行業逆勢起飛,整個行業熱度不減。隨著一二級市場在注冊制背景下的加速融合,投資邏輯也在悄然變化。
在近日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創業投資高峰論壇之醫療健康研討會上,毅達資本合伙人薛軼應邀出席并作主題演講。薛軼表示,在具體的投資策略上,將會繼續堅持以更長的時間維度去跟蹤和陪伴企業,重點關注創業者的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文化、關注創業者對于臨床需求和行業方向的認識水平、關注企業的持續研發能力、技術的先進性和可持續迭代能力。
以下為現場實錄分享:

目前,毅達資本大健康團隊在管基金除醫療專項基金外,還包括很多國家級、省市級的政府引導基金,投資方向以制藥和醫療器械為主,同時布局一些有特色的醫療服務企業,投資階段基本以成長期項目為主,兼顧初創期、成熟期以及PIPE投資。目前布局的幾個熱門領域包括創新藥和CDMO、分子診斷、可視化醫療,未來還將繼續在公共衛生相關領域、新一代診斷技術、以及國內大循環相關的進口替代等方向進行深入挖掘。
一、幾個熱點領域的投資布局
在創新藥和CDMO領域,過去由于資本市場退出渠道不暢,我們在布局時相對來說較為謹慎。已經投資的企業包括艾迪藥業、多禧生物、尚健生物、上海誼眾、兆維科技、皓元醫藥、澳斯康等,其中,艾迪藥業今年7月份剛剛登陸科創板。在創新藥領域投資時,在業務方面我們重點關注兩點,一是企業選擇的靶點情況,二是產品的開發進度和速度。除了創新藥本身以外,我們在其關鍵供應鏈環節也有一些布局。比如兆維科技,它是全球領先的基因藥物關鍵原料供應商。此外,創新藥企業近年來融資金額屢創新高,融資之后相當比例的資金會采購CDMO的服務,因此有系統優勢的CDMO企業,我們團隊也在大力布局。
在分子診斷領域,我們團隊布局比較多,典型企業包括今年上市的圣湘生物,準備報會的仁度生物,以及近期投資的康為世紀和為分子診斷產業提供核心原料的亞科科技以及剛提到的兆維科技等。分子診斷領域過去呈現小而散的特點,新冠疫情的突發讓分子診斷成為了熱門賽道。根據政策要求,所有縣區級以上疾控機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抓緊改造,建立自己的PCR實驗室,短時間內形成新冠病毒檢測能力,分子診斷板塊未來還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分子診斷有個特點,這個行業屬于典型的“技術驅動型”,非常容易因為新技術的驅動帶來檢測方法的變化,進而出現新的發展機遇和行業格局變化。因此,我們更傾向于有核心技術并且研發能力突出的企業。
在醫療可視化領域,團隊大概三年前通過行業研究確定了這個賽道,目前已經投資了三家企業,優億醫療,引領了氣道管理可視化的發展和創新,這次新冠疫情中表現非常好;華聲醫療,主要做超聲診斷,今年半年報業績逆勢增長了50%;速邁醫療,在醫用顯微鏡領域耕耘了十幾年時間,它原來是在口腔行業布局的,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目前產品應用也從口腔行業跨入到大外科領域。
此外,我們還重點布局三個方向:一是公共衛生相關的領域,近期我們也投資了一家疫苗企業;二是新一代診斷技術;三是國內大循環帶來的進口替代機會,但凡細分行業的競爭格局中外資占比很大的,我們覺得內資選手都有很大的機會。
二、醫療健康產業投資重點關注四個要素
多年來的沉淀和積累,毅達資本大健康團隊形成了獨特的投資風格:以更長的時間維度去跟蹤和陪伴企業;關注創業者的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文化;關注創業者對于臨床需求和行業方向的認識水平;關注企業的持續研發能力、技術的先進性和可持續迭代能力。
第一是時間要素,醫療板塊投資是急不來的,項目需要長期的跟蹤。其實現在回過頭看,團隊大部分的時間是花在對項目的持續跟蹤上,很多項目都跟蹤了兩三年,在投資之前對企業已經非常了解,很多工作在投資之前已經做好了。
第二是團隊要素,我個人非常關注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文化,因為一個企業長期價值是它的動態價值,而它的動態價值絕對不是靠它今天一兩個產品去實現的,一定更多的是靠它的企業文化,尤其是創始人及其團隊擁有的企業家精神、奮斗精神、用人哲學等。
第三是臨床要素,一方面關注企業是否能夠解決臨床痛點,另一方面關注平臺是否具備延展性。特別是器械板塊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單個品種一定會遇到瓶頸,但是很多時候因為企業掌握了一些臨床科室資源以后,這個平臺具備了延展性,它可以去延展不同的新產品出來。比如我們在骨科、麻醉科的布局,不僅僅是投資單個產品,更多的是看中團隊和平臺的延展性。
第四是技術要素,主要關注技術先進性、持續迭代能力、應用成本、應用場景。大家看醫療,首先看的肯定是技術的先進性,我們除了看這點,更看重技術有沒有持續的迭代能力,還有新技術在使用時的成本、應用場景,其實很多好的東西在推向臨床的時候,產品的可靠性、成本、應用場景等因素都會影響產品的臨床應用前景,創業團隊里面如果有相關的臨床專家可以讓企業少走彎路。
三、給創業者的幾點建議
最后,結合多年的投資經驗,我想跟給醫療行業的創業者幾點建議:
第一建議企業家專注。企業家很多時候是冒險家,但是專注很重要,每增加一個新的維度需要更多讓它成功的資源,很多時候是很難的。所以,我們認為專注才能長久。
第二建議企業家用新視角看待成長和利潤。為什么特斯拉的市值會超過豐田,但它的收入規模和盈利能力根本沒辦法跟豐田比,我認為市值也許有泡沫,但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現在我跟企業家談,只要你能保持收入的強勁增長,特別是主營業務、核心產品收入的強勁增長,可以允許你花更多的錢在研發上,可以接受你利潤增長不及收入增長。傳統資本市場的要求,利潤增長很重要,但是我們認為現在只要企業核心業務收入強勁增長,研發費用的投入帶來的利潤減少一定會在資本市場通過估值方式的調整充分還原回來。所以我們現在對企業家的建議,一定要加大所在領域的研發投入。
第三,建議實控人盡量多花時間在公司的戰略、團隊的打造和人才選拔上,因為這才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生存持續做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