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的一個決定讓創投圈沸騰了起來。
9月2日晚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宣布,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證監會方面表示,北京證券交易所將堅持服務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堅持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發揮好轉板上市功能。并且與新三板現有創新層、基礎層堅持統籌協調與制度聯動,維護市場結構平衡。
未來,北交所將成為國內繼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之后的全國性第三大證券交易所,成為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對于國家成立北交所的決定,廣大投資創新創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創投機構們紛紛表示長期來看將利好創投行業,一方面更加暢通了創投機構的項目退出渠道,另一方面給予了資本投早投小更大的信心和動力。
進一步加速創新資本流動
“北交所的成立是新三板從2013年到2021年8年探索和創新結出的果實,必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又一里程碑事件,長期利好創投行業。”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評價國家設立北交所的決定。
應文祿表示,北交所成立一方面有利于盤活新三板存量企業的一江春水,活躍新三板市場生態體系,有效發揮新三板市場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定價功能,提升存量項目的流動性預期。另一方面,有利于為市場引入新的發展增量,加速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的拓寬,也將為創投機構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同時,更加豐富多元的退出渠道,將增強創投支持中小科技企業的信心,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支持和孵化“專精特新”企業的時代大潮中來。
而“豐富退出渠道”則極大地解決了創投業的一大痛點。事實上,在科創板還沒推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仍未實施之前,項目退出問題一直困擾著創投行業,企業上市審核周期長、不確定性多,使得創新資本無法正常流動循環,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創新投資的發展。然而,隨著科創板推出以及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落地,創投的退出問題得到很好的改善,如今北交所的即將到來,將更好地形成“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環,進一步加強創新資本的流動,進而為更多企業提供支持。
據證監會方面介紹,北交所定位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組建。2019年,證監會推出了設立新三板精選層制度,設立一年多來,精選層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優質中小企業掛牌交易,為設立北交所打下堅實的企業基礎。應文祿認為,北交所的成立,很好地解決了過去新三板掛牌企業流動性不足、掛牌而非上市、公眾公司而非上市公司的問題,融資功能得以進一步發揮。精選層直接平移,創新層不需要轉板再申報,將極大地促進企業上市融資的整體效率。
據了解,在新三板迅猛發展的2015年,不少創投機構紛紛涌進新三板市場,投資了不少新三板企業,然而困于流動性較小,企業的融資功能和投資機構的成效都無法很好體現。據介紹,毅達資本目前有50余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智能制造領域,期待上述企業能夠成為首批北交所上市企業。“創東方也有項目在新三板上掛牌,希望這次能喝到頭啖湯。”肖珂說。千乘資本合伙人成功也表示,千乘資本也有多個新三板企業具備了上市條件。
但是,澳銀資本董事長熊鋼認為,雖然北交所設立對新三板是個利好,但也僅僅是對個別優秀的企業利好。“估計只能盤活一部分企業,那些業績不好的,還是很難轉板,進而登陸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質量才是資本市場的生命線。”熊鋼表示,預計北交所設立不會帶來一波新三板的投資熱潮,因為投資機構都會鼓勵優質企業獨立IPO。
堅持“投早投小” 把握估值水平
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成為近年來的投資趨勢,然而中小企業成長中往往存在風險大、不確定性多、周期長的問題,且大部分不符合國內資本市場的上市條件,無法在二級市場上實現融資,只能依靠一級市場上投資機構源源不斷的“輸血”,這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級市場上創新資本的流動性,使得創投機構 “投早投小”顯得力不從心。
北交所的到來能否打破這一困局?廣大優質中小企業能否借此登陸二級市場獲得發展資本?“短期內,早期投資者是無法享受到這個改革紅利的,因為很多早期企業只有技術,沒有營收利潤,離上市還很遠。”熊鋼認為,市場上早期企業的估值卻有可能“迎風而起”,更加考驗投資機構對估值的把握。
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則表示,隨著北交所的到來,二級市場供給的增加也會對上市企業的估值造成影響,整體估值將出現下跌,上市破發、估值倒掛將愈發常見。這無疑對企業的投資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促使企業進一步投早投新。
對于接下來的投資,創東方管理合伙人肖珂表示不會針對本次制度做特別的重新規劃和布局,“我們還是繼續堅持中早期科技型企業的股權投資,但是在投后管理和退出方面,我們將根據北交所的發展情況選擇推薦部分已投項目到北交所上市。”肖珂表示。而千乘資本合伙人成功對記者表示,千乘資本在投資策略上會做小幅度的適應性調整,但是總體邏輯不會變,“我們會更加關注中小估值、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 應文祿也表示,將根據北交所的定位,有針對性地選擇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去,期待他們在北交所市場上獲得更高發展能級,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中的“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
“長期來看,還是會引導資本往早期投資方向走,至少給予資本更大的信心和動力。”熊鋼認為,作為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上市融資服務的北交所的設立,無疑將使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結構更加豐富,但是,同時也非??简炠Y本市場的治理水平,“只有把準入、監管、退市,以及投資者結構等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做好,資本市場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熊鋼表示,對于未來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如何跟如今的創業板、科創板銜接好,都考驗了交易所的制度設計。
助力創投生態良性循環
“中國資本市場‘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將形成。”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如此描繪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盛況。他表示,無論是2009年創業板開板,2019年試點注冊制科創板開板,還是2020年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都為創投行業發展帶來了顯著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是收益的厚薄,更加是投資理念和價值觀的洗禮。接下來,業內期待北交所的落地,能夠進一步助力創投和創業生態良性循環,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加入創投市場,共同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切實地推動創投資本與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
肖珂也認為,創投的生態在最近幾年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科創板推出之后,非常好地引導了社會資金投入到中小型科技型企業的創新創業。新三板和創投共同服務于中小企業,但現行創投投資標準較高,喜歡“優中擇優”,覆蓋度不夠。北交所的成立,給了中小企業一個更多的選項,也給予了更廣闊范圍的中小企業更多的機會。
成功則表示,北交所的成立給未來整個一級市場投資創造非常好的機會,形成生態布局,不是一味聚焦在高精尖,市值足夠大高的企業,給中小市值企業在IPO之前獲得足夠的融資,也是支持中小企業有核心競爭力的舉措。他認為,未來五年會有大量的資金從房地產遷移到資本市場,這本身也是國家需要,“某種意義上我們需要保障科技領域在全球的競爭力,其中創投企業機遇會非常大。”
浙商創投陳越孟董事長也呼吁,創投作為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和手段,在支持專精特新上同樣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應同樣享受同等待遇,同樣享受改革的紅利,同樣支持掛牌創投機構進入創新層、精選層。